「現在的小孩不看、不寫書法,我一個老太太自己寫又有什麼意思?」現年六十七歲的書法家董陽孜,近年積極從事跨界創作,努力推廣書法藝術,希望有更多人認識這項老祖宗的智慧。今年二月她與建築師姜樂靜、新浪網創辦人蔣顯斌合作,將書法與空間藝術、多媒體動畫結合呈現。六月份更與九位不同領域的設計家合作,尋求書法藝術多元呈現的可能性。董陽孜積極活躍的程度,被不少人笑稱「過動兒」。

這位嗓門大、樂觀開朗的可愛老太太,像是位熱情、執著的傳道者,逢人便說:「你今天就開始寫書法好不好?」唯恐書法藝術在這一代便凋零式微。

好勝心強的董陽孜經常反省自己的書法:「我這樣寫到底有沒有進步?」她總是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滿意。大學考上師大美術系,受到西洋美術訓練的影響,學會分析自己的作品,更讓她大受刺激。她覺得自己寫了十多年書法,似乎碰到瓶頸,開始到處向人請益。她在書畫學者傅申的建議下開始臨學黃庭堅的字,書法家張隆延則建議她臨摹蘇東坡,書畫家丁念先要她從漢隸著手。

不過真正點破她的,是書法家臺靜農。

他在一方小紙上寫下「胸有全紙,目無全字」八個字送給她,並告訴她這是清末書法家李瑞清傳給張大千的寫字祕訣。這八個字,也成為董陽孜一生追求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董陽孜後來赴美學習,取得魯克林大學、麻州大學碩士學位,一九七一年回台,持續書法創作,並舉辦展覽,曾為龍應台的《野火集》、林懷民的「雲門舞集」、金石堂書店以及許多藝文團體題字。她特殊的風格引起矚目。董陽孜的書法氣勢弘大,具有流動性的美感,時而破格,時而醜怪,令人驚豔,卻也遭致不少傳統派的批評。

這些董陽孜都淡然處之:「我不怕被比較,也不怕被批評,就怕大家都不寫書法了。」

董陽孜人如其字,豪氣干雲,心直口快,頗具男子氣慨,從事創作時一絲不苟,不斷重來,似乎永遠都不滿意,「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永遠在學習的人。」

目前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特展,就可以見到董陽孜的書法與九位不同設計師的跨界合作。書法家與設計家互相出題考試,董陽孜丟出九個「無」字、一個「有」字,讓設計家們各自發揮創意。

董陽孜為設計家胡德如的裝置藝術寫下「無言而心悅」的小篆,與滿屋的枯枝及樹葉所營造的幽然山林相呼應。建築設計師陳瑞憲的作品「私塾習」,是個長十五公尺、寬十公尺的超級大墨池,容納三噸重的墨汁,池畔的三個角落,分別是純白色的「奇石」、手抄本金剛經,以及董陽孜的三幅草書。這個概念來自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董陽孜火力全開,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跨界激發創意,就是希望書法能走出傳統的藩籬,讓更多年輕人接受與欣賞。


書法家董陽孜與十組建築、設計師團隊聯手「無中生有」,將書法化為符號與空間對話,濃濃墨香洋溢在台北當代藝術館。

近年來,不斷嘗試與建築界合作的董陽孜,這回玩很大。十幅字帖以各種形式在當代館呈現,每一個展間就是一個驚喜

其中,由建築師陳瑞憲設計,一座重達三噸、長十一米、寬十米的巨大墨池出現展廳中央,董陽孜寫的「無心」、「無為」及「有所不為」和王獻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精神相呼應。

楊岸以數萬頁再生紙,將符號化的書法化為雕塑散置在當代館各處。劉小康、朱小杰和李梓良將董陽孜的書法拆解、複製、刻鏤在形狀各異的大小椅面,他們也從書法線條中抽離元素,設計家具和陶瓷文房用具。

建築師黃永洪說,他多年前與董陽孜合作為一座演藝廳題字,董陽孜為此寫了許多幅字,卻只保留她認為最好的一幅作品,其餘統統銷毀,讓他差點想「偷」一幅回家。這回合作,他請董陽孜寫「無殊」兩字,她寫了九幅,只有一幅是她認可的作品有落款,黃永洪將請觀眾選出最好的一幅,「體驗一下藝術家落款蓋章的爽快感覺」,也挑戰一下自己的眼力。

董陽孜這回首次公開篆體字「無言而心悅」,在胡德如設計、充滿芬多精的通幽曲徑裡體現「無」的意境;簡學義則在一無所有的純白空間裡,讓觀眾捕捉書法之美。

阮慶岳藉真假植栽,書法與鉛版活字,對比自然與人造的共生。胡恩威將「無」字的行筆過程投影在居家物件上,反思「無」的意涵。

「無中生有」將在當代館展至八月九日。

【2009/06/04 聯合報】
 
 
 

以下是董陽孜老師的介紹:

書法大家董陽孜 逆流激出生命力

文 /藍麗娟
作品提供/董陽孜
2003年3月 CHEERS雜誌

「打開公視、走進書店,書法寫就的《孽子》兩字,直擊你的視線。

「看到那個書法的力道,我就覺得很『孽子』!就是很叛逆、很孤傲的感覺!很吸引我,」年輕女孩邱曉嵐盯著文宣脫口而出。

這個用書法來撼動人心的藝術家,就是董陽孜。

人們不一定認識她,卻一定認得她寫的書法。《雲門舞集》、《康健》雜誌、《金石堂書店》、《新舞台》、《天籟》等醒目標題,都是她的墨寶。她的字早就鑲嵌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連誠品書店每年過年前送給讀者的《福》字春聯,都是她的創作。

突破傳統

最撼動人的,是她的字融合了她逆流的生命力,在傳統中國書法的領域中突破傳統,到達藝術境界,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她的字很有生命力。很多人看過她的字,都被陽剛、雄渾的氣勢震懾。她創作的巨幅書法,有些創作比3個人疊起來還高;比10個人站一排還寬。創作時,她脖子上圍著毛巾,手握著專門訂製的粗管毛筆,清瘦的人在站在大紙上移動著,往往創作途中就汗流夾背,耗損極大的心神與體力。難怪許多人震懾於這些巨幅創作之際,會誤以為董陽孜是男性。

她的書法在佈局與呈現方式上有很多創新,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石守謙甚至指出,她的一些巨幅作品在空間呈現的視覺效果,「早已超越書法的範疇,倒像是裝置藝術了,」他說。

她只寫自己有深刻體悟的字,所以不僅有雄渾,也有圓潤。著名藝評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指出,她的字不像傳統的碑帖,而是兼具趣味性、藝術性與意義性。

出身世家

她之所以能夠在傳統書法上創新,是因為反對傳統的主流價值。

她出身於書香家庭,受著傳統中國教養良好的教育。

1942年出生於上海的她,8歲時,父親為她選了譚延闓所寫的顏真卿字帖《麻姑仙壇記》。於是,每天清晨起床後,她寫100個大楷字,200個小楷字,「沒寫,就若有所失,」她回憶。她的天分很高,讀北一女時,就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作品還榮獲中日親善教育書畫展金賞獎。

看似順從的她,內心真正想做的是藝術創作。

「我從小就很有想法,」董陽孜說。她高中時就看過大大小小的書畫展,當代書法家的書畫看起來跟千百年前的中國傳統作品卻沒有太大的差別。「為什麼這些作品都沒有生命、一成不變?」她心中起了疑問。「我想要做點不同的事,」她下決心。

但是,父親雖然啟蒙她寫書法,卻不要她走藝術之路,反而要她從商賺錢、出人頭地。

「生活比較穩定啊,當時哪一個家長希望小孩子走藝術?這麼辛苦,」已經60歲的董陽孜現在已能體會。於是,第一年考大學時,她壓抑了志趣,照著父親的期望考建築系,卻失敗了。第二年,她聽從自己的志趣,考上了師大藝術系(師大美術系)。

違逆父志

愛父親、非常在乎父親的她,多麼想要從中國傳統書法中找出路,求突破,來求得父親的肯定!但是藝術成就不僅需要天份,也需要時間。「我想做出好的藝術創作,但是做不出來,」她當時很急切。大二時,她的身材不斷發胖,「這種吃,是因為情緒不穩定,」她回憶。父親的期望高、她給自己的壓力又大,她總是跟朋友說,她一旦出國,就要浪跡天涯,不再回來。

大學畢業後,董陽孜在母親的鼓勵下決定出國留學。這時候,父親依然不死心,要她學當紅的室內設計。「可是我沒有興趣,」她直覺地說。出國後,遠離父親的期望,她才發現,「只有做藝術創作時,我的人,才比較安定下來,」她沈靜的說。創作給她安定的力量,至今亦然。

取得麻州大學藝術系碩士學位後,董陽孜在紐約的雜誌社擔任美術設計,輕輕鬆鬆地獲得同業夢寐以求的「全美創作設計展封面設計獎」。然而,這與以藝術成就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境界,差得太遠;繼續做下去,也很難實現願望。「假設我再做5年,頂多是藝術總監,就到頂了,」她心裡想著。於是,她還是回到台灣。

等不到父親肯定

不料,回台後,父親的期望更是無所不在。

董陽孜不需要工作,「隨隨便便的工作我也不要做,爸媽也不會要我去做,」她說。她待在家裡寫書法,頂多出門欣賞展覽。但是,父親總會連珠砲般地問她:「妳一個月賺多少錢?妳會不會打字?」她說:「我不會。」父親再問:「那妳會做什麼?」她回答:「我不知道。」

董陽孜看著弟弟乖乖地到父親的公司上班;而她,不論去哪裡、去多久,都得跟父親報告。「我很痛苦啊!好在我的字還有人要,」董陽孜說。

「痛苦好在會過,每個人都會過,」董陽孜很有感觸地說。

她走著孤單的創作路,終於累積出重要的成就。

創作書法至今已30餘年,董陽孜舉辦過將近50次的展覽,地點遍及紐約、華盛頓、舊金山、加拿大、英國、日本與香港。在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等有規模的美術館,她的書法作品都沒有缺席。

然而,儘管董陽孜的書法得到全世界的肯定,但是她最在乎的父親,卻遲遲沒有給她掌聲。「一直到他晚年,才肯定了我,」自承年輕時「太想不開了」的董陽孜說。

不隨世俗

父親是她藝術成就的動力,然而,即使堅持志趣、取得藝術成就,她還是她自己,不好名、不求利。

「在台灣,檯面上的文化人像她這樣謙虛的,很少見,」藝評家林谷芳指出。他觀察,有的藝術家自負、驕傲,但是,董陽孜不僅不希望被公開介紹,也不覺得需要被特別對待。即使出門,朋友對別人介紹她:「她就是鼎鼎大名的書法家董陽孜。」她也覺得彆扭。

「這個年代最有名的人,不代表最好,」董陽孜說。

她不喜歡曝光,也討厭人家吹捧她。她覺得自己只是個平凡人,坐公車、到傳統市場買菜,愛看戲。所以,「你只覺得她是個優雅的女士,不會曉得她是很有成就的藝術家,」林谷芳笑著說。

她從來不自我標榜。但是,最近,有感於中國文字與書法在台灣瀕臨凋零,她決定登高一呼,喚起年輕人重視中國文字之美與價值。「沒有文字,哪有書法?」謙遜的她說。

她親自邀請作家白先勇、台積電副總執行長曾繁城、誠品書店負責人吳清友等12位各界領袖,3月22日在誠品書店舉辦對談會,談他們對中國文字的體會。

除此之外,她也在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新竹、台中舉辦書法巡迴展。她在偌大的兩廳院大廳展出8幅巨型創作,有其特殊目的,「我希望年輕人發現,原來一支筆可以寫這麼大個字,只要年輕人喜歡,我就贏了,」扛起延續中華文化使命感的她,衷心說著。

「董老師的事,我一定配合,」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說。12名演講者接到董陽孜立意深遠的邀請,當下的反應都是如此。有所堅持、不逢迎、不作人際關係,只是安靜的創作、做自己該做的事的董陽孜,就是那麼受到敬重。

回首過往,不論年輕時,力圖從傳統中國書法中求創新、違逆了父親的期望;或是現在大聲疾呼中國傳統文字的價值,在兩個不同的時空中,她都逆著時代的潮流,做她想要做的事。

「我看開了,我覺得責任未了,」她解釋她現在積極推動的事。然而,逆流而行從來不是她的初衷,因為,她只是單純愛著自己的志趣、愛著滋養她藝術生命起源的中國傳統文字、愛著她所珍視的父母與家庭。

 


--參考資料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32/032108.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aPon 的頭像
    GoaPon

    @pon的藍膠囊

    GoaP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